期刊导读

论豫章文化的特征与内涵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近些年来,区域文化研究逐渐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就江西而言,庐陵文化、临川文化、客家文化及浔阳文化等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为推进江西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直以来,南昌是江西经济政治中心,亦是江西文化绵延昌盛之重要区域,然而有关豫章文化整体性的研究,相对而言,既薄弱又滞后,成为江西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洼地”。为此,深入研究和总结豫章文化的特征与内涵显得尤为必要。

一、豫章文化的命名与依据

豫章文化是一个常被提及的论题,然而关于它的命名及面貌却并不清晰。实际上,豫章文化是指以南昌城区为辐射点而涵盖三县六区的区域性文化现象,是历史上以南昌为中心的“全部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1]的总和。作为有着二千多年建城史的南昌,曾有洪州、隆兴及钟陵等名称,那么将南昌的区域文化称为豫章文化而不命名为其它,是由下列诸因素所决定的。首先,历史上南昌及江西行政区划名称以“豫章”为名最早。豫章最初为汉高帝初年 (前202)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治所为南昌县。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然大业二年(606)又改南昌县为豫章县,豫章所指从南昌地区变为南昌一县。唐宝应元年(762),因避代宗李豫名讳,豫章县改名钟陵县,豫章不再为正式区划名称,而作为南昌的别称。实际从汉到唐,豫章的区域范围一直在调整,或郡或县、或大或小,但南昌始终是其核心。其次,宋代以后南昌虽称为隆兴、洪州,但以“豫章”之名指代南昌常有出现。有学者就曾说,“豫章之名依存豫章郡的古老历程与文化效益,让后世铭记不忘,不忍割弃,总会在适当的场合再现出来”[2]。如宋、清两代成立的豫章书院、民初设立的豫章道和豫章小学等,同样民间亦以豫章命名族谱为荣,如进贤县豫章世家、南昌县豫章罗氏等,这些均显示着庙堂与民间两大主体对豫章之名的“不忍割弃”。再次,豫章之名在南昌文人士夫的身份上体现尤为明显。古代许多南昌文人雅士,他们的名籍总有豫章二字,或为别号,或示乡籍;其中有的是自号,有的是他人所加。如《后汉书》有“豫章何汤”“豫章徐稚”之称,北宋黄庭坚因籍居“洪州分宁”,后世尊称为“豫章黄先生”;理学家罗从彦居南昌,人称“豫章先生”,文集名为《豫章文集》,他所创立的学派亦称为“豫章学派”;有宋一代“江西诗派”重要成员南昌士人洪刍、洪朋、洪炎、洪羽均以诗才闻名,并称“豫章四洪”。特别是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的首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北宋的豫章诗社,晚明的豫章文派,清代的豫章书院等更使得豫章名闻天下。因此,在历史文献中,豫章之名广于南昌、洪州等称呼。最后,豫章在广义上指称江西,但关于江西文化的提炼已经由赣文化或赣鄱文化所归纳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为此,豫章之名与其搁置,不如重启和具体指称古代南昌的文化,亦更能彰显古代南昌文化的综合性和典型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南昌历史长期的发展中有两类文化现象为豫章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南昌籍人士在外乡的文化实践;二是外籍人士在南昌的文化实践。对于前者,诸多南昌士子行千里走万里,然其文化之根仍然扎根在故乡土地上,是故乡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他们成长,他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奔流着故土的文化血脉,他们的文化活动和所作出的文化业绩,是其故地文化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对于后者,那些交游、受职于南昌区域的外籍文士和官宦,其著述实践、为诗为文等文化活动,吸纳了南昌的文化营养,展示着南昌的文化风情,成为豫章文化积累的一项重要财富。

二、豫章文化之流变及内容

豫章文化自古已经存在,南昌城和周围县域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头,他们在生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形成了统一的文化整体。作为具体的历史现象,豫章文化有着自己发展历史和演变轨迹——它孕育于春秋,萌芽发展于秦汉魏晋,成熟于隋唐,兴隆于两宋及明,延绵至清,影响于当代。

豫章文化可谓滥觞于远古,春秋战国时期南昌先民已掌握熔铁、铸铁等先进工艺,以及出现了“萧史弄玉”等传说;特别是孔子弟子澹台子羽“南游至江”,于东湖结草为堂、聚徒传学,儒学之风渐兴。秦汉之际南昌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标志着这一时期文化的开发,是郡县的设立。据《汉书》记载,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之后,派将领征平江南;大将灌婴即率兵平定豫章,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并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开创南昌建城史。郡县的设立,标志着这一地域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说明其时豫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亦意味着在文化上较前有大的进步。两汉之际豫章郡地位加速上升,其时海昏县封为废帝刘贺四代食邑之地,人口倍增、饭稻羹鱼;经学文化、蔚然称盛,涌现何汤、邓琬、唐檀、程曾、熊履素、雷次宗、许逊等著名人物,他们有的功高王侯,有的致力经学传授,有的品行端方、角立特出,显露出豫章文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特色。
上一篇: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百年探索与实践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